看了上面這個題目,讀者一定會問,難道你懂得面罩唱法?懂得通俗唱法嗎?這有必要從我這個總是學不好唱歌的人的歷史講起。當年我剛踏出校門,就遇到一位由廣州調回汕頭工作的吳先生,他原是廣州電視臺的獨唱演員,教給了我一些唱歌的技巧,是我的啟蒙老師,跟他學了一年半的高音唱法。接著,他的老師——廣州電視臺的導師李明朗教授,調任去江西師範學校建設一個聲樂系,經過汕頭,吳老師介紹給我認識了他。
跟隨流蘇的面罩唱法李教授
李教授原是中國派往蘇聯學唱聲樂的男高音,他在蘇聯學習的專業是面罩唱法。大概是因為俄語的發聲比較靠前,面罩唱法非常成功,李教授亦學得非常成功!他一開口,聲音就從面部震出來,聲浪一個接著一個向前滾動,非常清晰!你伸出五指,合併起來,指尖向天,手臂前後伸縮,李教授的面部就是這種表現。我跟去江西,住在酒店,前後向他學了半年的聲樂,面罩唱法的基本模式是學了下來,但太高的音總是唱不上去,令我自己非常苦惱,什麼蝶竇共鳴、額竇共鳴,對我來說簡直是奢侈!
我學習高音唱法總是不能成功
我本身的音質是次高音,很渴望把自己練成大號的男高音,看來很難!回到汕頭我又跟由廣州調來汕頭戲曲學校研發潮劇唱法的黃寶林副教授,學了一年的高音,仍然解決不了突破高音的問題。黃寶琳副教授原是廣州戰士歌舞團的獨唱演員,廣東演出大型歷史劇《東方紅》中的“松花江上”就是他主唱的。這次演出中,他又獨唱、又合唱,又領唱,共出場三次。是主力中的主力!他後來在廣州轉做教學工作,提升為副教授。他的太太和孩子都在汕頭,剛好潮劇院需要一位教授級人物,故而申請把他調回汕頭,他本人亦很樂意。
1978年我獲批准來港定居。又跟隨原廣州音樂學院(青海前身)的男中音黃志銘教授學習聲樂,他按照我的意願教我高音唱法,他覺得能夠把我練成大號男高音。可是一年半過去了,仍不成功。蝶竇共鳴和額竇共鳴這道門檻依然跨不進去。接著,我因生活和工作的關係停止了學習聲樂。尤其是應邀進國內工作了10年,都把聲樂二字拋在腦後。由1982至2011整整30年,每逢踏進卡拉OK,都是唱流行歌曲,漸漸地喜歡上它!覺得它比藝術歌曲更好發揮。
上卡拉OK唱流行曲三十年
我認為流行歌曲基本上有三種唱法:1)像鄧麗君那樣,由上向下唱。即由頭腔向口腔唱出,而不是頭腔共鳴,蔡琴、甄妮、劉歡亦是這種唱法。2)把鼻腔、口腔、喉腔的混合聲音,由口腔平勢唱出,就如周華健與亞男的唱法。3)由下向上唱出,就像葉倩文、阿弟的唱法。李娜、林淑容、孫楠属于這種唱法。習慣美聲和民族唱法的人,通常都是由下向上唱。但必須用氣來唱,就象余天那样。千萬不可直接冒出美聲或民族,那將是徹底的失敗!不管怎樣,通俗唱法,歸根結底,都是以口腔為主才能實現口語化。較難的是,必須唱大唱響。那就必須具有藝術唱法的功底,說到這裏大家心裏在問。陳詠寰你的流行曲唱成怎樣了?醜婦總須見家翁,只能硬著頭皮唱幾句,下方第4視屏便是。
話說回來,2011年底。有人帶我去參觀一家歌舞團的排練,幾乎全是唱藝術歌曲的——美聲和民族。我才知道,原來香港還有這種團體,整天沉醉在工作中的我,變成一只井底青蛙了!相隔30年,試唱一首藝術歌,好像還過得去。自此重拾美聲唱法,但唱來唱去,高音仍未能更上一層樓,怎麼辦呢?就在此時,住在汕頭的那位啟蒙老師吳先生忽然打來電話,說他要帶孫女去廣州,交給一位蔡老師教唱歌,約我去廣州一晤,我真的去了。嚇我一跳,蔡老師開口講話,已經把整個身體變成一個共鳴箱了。唱起歌來,非常厲害,他那中音,簡直可怕!他收了我這個徒弟,教我高音唱法,但邊教邊猶豫,我是看得出的。
蔡老師發現我應該學習中音
兩個月後,蔡老師突然抓住我的手,激動地說:“陳先生,搞錯了,搞錯了!我研究再三,你是唱中音的料子,並且不是小號男中音,而是接近中號的!你不應該學高音,難得總是學不好。”從此,我學起中音唱法,三年後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當時我學的第一首中音歌是《那就是我》,足足6年未有唱過了,今天就試試看吧,下面第5視屏便是。為什麼6年未唱呢?因為我必須不斷學唱其他的歌,才能不斷發現缺點,才能不斷糾正。尤其必須學唱高音的歌,才能達到G這個中音的標準。
胡老師用他的方法推我前進
隨著工作的變動,我不得不離開蔡老師,那時我的高音才唱到F,按照中音唱法,高音區是不能沖上去的,太難了。怎樣才能找到一位好導師,幫我唱上G呢?陳瑜老師的唱法不太適合於我,他想起了胡棵育高音導師,介紹我去他那裏學唱。胡老師原是國家歌劇院的男主角,國家一級演員,剛退休下來。在歌劇院裏,他的排名在程志之上,平時上臺,和他合唱最多的是吳碧霞和宋祖英,都是國家的重量級人物。胡老師的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都特別好,即使平時講話,都充滿泛音!唱起歌來,聲音滿屋,我看傻了!經過他二年半的指導,我基本上能唱到G。很可惜的是,三年的疫情完全打亂了我的學習計畫......
總合各種知識變為面罩唱法
學了那麼久之後,我想,、一如果能把頭腔共鳴、鼻腔共鳴、咽腔共鳴、口腔共鳴、喉腔共鳴都混合起來,向前推出,變成面罩唱法,不就可以唱藝術歌曲和流行歌曲了嗎?通過實驗,證明是可行的。怎麼練呢?我想,把蔡老師和胡老師的訓練方法略為改變一下,儘量把聲音貼住面部,向前推出,基本可以實現!為了訓練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兩位老師都從“唔”字的哼鳴開始,那就照辦吧!下面的第6視屏,就是我自己的練聲方法。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音特點,都可以設計出一套練聲法,亦可以為自己編制出一套練聲曲......
由上而下唱流行曲 | 由上而下唱流行曲 |
口腔平勢唱流往曲 | 口腔平勢唱流往曲 |
由下向上唱流行曲 | 由下向上唱流行曲 |